优势:劳动力资源密集,以初级产品为主,成本低廉,便于拓宽国际市场,薄利多销。出口产品层次丰富,符合各国人的口味。
劣势:核心竞争力低,低附加值,出口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产品少。
一直以来,纺织品都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商品。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我国之所以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占有优势,在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廉。纺织品的成本最大组成部份就是人力成本,因此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之所以在国际贸易上占有优势,就在于我们的产品价格够低。
第一,发生在我国传统优势行业的贸易摩擦比例将呈下降趋势。虽然彩电、服装、鞋帽等行业的贸易摩擦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在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摩擦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从长期看所占比例将呈现下降趋势。
第二,新兴优势行业,如钢铁、汽车、通信设备、化工产品将会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中的新热点。发达国家对涉及这些行业的贸易争端更容易采取贸易保护的手段,以维护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例如,2007年1至 11月份,已经有11个国家对我国出口的多类钢铁产品发起贸易保护调查,涉案11亿美元,占当年我国遭遇国外贸易保护调查的15%,预计明年钢铁仍将是贸易摩擦焦点。
第三,我国所遭受的"反补贴"等新的贸易摩擦形式将会继续增加。截至2007年9月底,我国共遭遇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10起、反倾销反补贴再调查4起,影响波及12万就业人口和约10亿美元出口。而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2004和2006年遭遇反补贴案都高居首位。预计反补贴案仍将为未来两年的焦点。
第四,涉及我国的贸易争端发生在第三国的可能性将会加大。
一方面,在传统优势领域,我国可能面对其它一些以制造业为主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从而引起贸易摩擦;
另一方面,在我国的新兴优势领域,我国会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上与发达国家开展竞争。
第五,我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将可能加剧。捷克、土耳其、乌克兰等一些东欧国家和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国家和我国同属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同样以制造业为主,因此与我国在经济结构上缺少互补性,其国内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容易受到我国产品的冲击。
第六,在我国相对劣势的产业,我国相关企业也将更多地采用国际贸易规则保护自己利益。在国际分工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相对劣势的产业。随着我国企业对国际惯例的逐渐熟悉和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特别是相对劣势行业的企业将会更多地采用国际贸易规则来保护自身的发展。
2012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从外贸地理方向,外贸方式,外贸企业主体,外贸区域布局等方面阐述)
1g
2a
3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结算最有用 我觉得没有要取消的,相反要增设一些与实务相关的课程,每门学科都会用到一点
4ab
5c
6b
7b
8注重外语口语和函电的教学,同时外贸实务和结算更是重中之重
一个完整的2012年,中国的外贸形势
最近以来,随着国家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测,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有轻微的改善。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缓慢复苏,新屋销售在2012年,8个月的按年增长217%,且价格上涨明显,失业率是9月的78%,达到2009年1月以来的最低点。欧洲央行推出了直接的货币交易计划,欧洲稳定机制(ESM)启动新一轮救助希腊谈判的进展,暂时缓解欧洲债务危机的形势下,西班牙,意大利和其他外围国家的债券收益率下降。主要发达经济体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在短期债券的收益率,降低债务成本,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抑郁症,在一定程度上。一些新兴经济体也放松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将推动的作用。根据JP摩根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在9月发布,在8月份从481小幅回升至489,表明全球经济衰退的势头有所缓解。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趋于稳定,并继续出现积极的变化。改进的增长速度,工业生产,零售销售,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在9月份比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回升,第一次在4个月为498,接近50荣枯线,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超过100线的跌宕起伏,在9月中旬至1008,国务院出台了若干意见,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做出口退税和金融服务,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的贸易环境,优化贸易结构,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如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提高通关效率,降低法定检验检疫目录,规范和降低收费进出口环节。这些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到位,将加强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早日出台的效果,为进一步提升的进口和出口企业,特别是小型和中小型企业的信心,缓解中的困难业务,促进外贸增长稳定上升。
同时也应该看到,世界经济复苏仍然不足,外部需求疲软很难根本改善的趋势。美国经济增长没有显着改善,个人消费的增长速度仍低于危机前的水平。在欧元区核心国家经济的弱化,负债沉重的国家正在下降,率飙升至创纪录的高,严重限制的消费能力和信心。日本震后重建的效应减退,出口形势恶化,经济增长减速。难发达国家的新兴经济体“脱钩”,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世界经济在2012年将增长33%,低于2011年的38%。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其中发达国家增长13%,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53%,比去年同期低09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将低于在2011年。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25%,远低于5%在2011年。加上急剧上升的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极为复杂,实现稳定复苏的进口和出口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预计2012年第四季度的进口和出口预计将继续9月的上升趋势。在主要经济体的外贸增速普遍放缓或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占全球贸易的份额预计将保持稳定或略有上升。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2013年,2013年,中国的外贸发展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可能会略好于2012年,但,限制对外贸易稳定反弹的阻力依然存在。
在国际上,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剧了债务危机略有缓和,以稳定美国经济复苏的趋势,已经带动了市场信心和预期的发展,2013年全球经济环境的发展提升。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削弱经济增长的潜在副作用的措施来刺激经济的政策已成为日益突出,再加上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许多困难不断增加,世界经济的低增长,高风险的势头没有明显改变。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不足。
美国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一般需要持续的财政紧缩政策,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的企业在新兴产业的投资,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能根本扭转的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加上高失业率和其他方面的限制,经济的增长势头仍然疲弱。一些新兴经济体依靠能源出口,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以增加发展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 IMF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36%,2013年,在金融危机前的4%,低于10年平均水平;世贸组织预计,全球贸易增长45%,明显低于金融危机前的平均6%在10年。
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可能再起波澜。
债务危机,机构危机的欧洲货币联盟,欧元区外围国家更有竞争力的危机。开始的欧洲稳定机制和银行联盟的想法开始实施,欧元区的制度设计中的薄弱环节逐步加强,但外围国家不仅规模庞大的财政缺口,而相对薄弱的工业基础,提高竞争力,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期间,如果经济和政治局势的恶化超过预期,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的波动。在2013年,欧元区边缘国家的融资需求依然高企,一些国家面临大选,欧洲金融市场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美国的财政悬崖上,涉及的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左右,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拖累美国经济恢复到衰退。
国际金融和商品市场仍可能持续动荡。
不久的将来,美国,日本和欧洲等主要经济体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如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巴西还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可能导致一个国家货币汇率频繁波动显着,大规模跨境流动的国际资本,全球金融稳定性的影响。美国,俄罗斯等主要粮食生产遭受了严重干旱,导致全球小麦,玉米产量,持续紧张的中东地缘政治的脆弱的石油供应的影响,加上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大量涌入投机资本,商品市场的投机利润,农业和能源价格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
进一步加剧了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
没有显着改善的情况下,一些国家的经济复苏,缓解就业压力,对外采取的方式关闭,以支持本地产业的国内市场,阻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的一部分。 WTO监测,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共182个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影响09%的全球进口限制措施在应对危机和侧下降,刺激国内产业的复苏上涨的越多,深远的影响。保守的态度,跨国投资新兴产业的一些国家,试图限制。在选举政治中,催化部分国家的经济和贸易政策,甚至是危险的“去全球化”的趋势。
,逐步到位,并发挥有效的政策措施,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的一系列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的表现总体稳定。党和18将军进一步刺激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继续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 IMF等机构的普遍预期,中国经济的增长,2013年比2012年的速度会更快。但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稳固增长,内需的体制机制因素更加突出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生产经营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
国内和国际风险因素叠加,2013年中国外贸的发展将形成更大的压力,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外部需求不足的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薄弱世界经济复苏趋势的情况下,持续高企的风险,为中国出口企业订单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短单,小单,长单,大单小的情况将继续下去。截至2012年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第四个月低于50的荣枯分界线; 2012年前三季度加工贸易进口只增加了1%,表明出口困难的一段时间有大的反弹。结果超过1900外贸重点企业,商务部显示,截至2012年9月,企业出口利润指数连续五个月低于临界点为100。
继续加大贸易摩擦的影响。
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根据英国的认为坦克经济政策研究(CEPR)世界贸易预警(世界贸易警报)“项目的监测,的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来,40%的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中国。随着中国的出口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升级到新的产业,国外限制中国的新兴产业出口增长显著。的第一个三个季度的2012年,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补救措施调查55例,同比增长38%,涉及的金额为243亿美元,同比增长近8倍。太阳能光伏电池在一些海外市场的经验丰富的贸易摩擦,出口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更紧迫的任务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近年来,中国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 2008-2011年,制造业就业在城镇单位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45%,年均增长15%的速度,制造业农民工月收入。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对周边国家,种种迹象显示,一些比较敏感的行业和产品订单转移到周边国家的成本。 2012年的前七个月,中国的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国,欧洲,日本的市场份额比上年分别下降21,14和27个百分点的损失份额周边低成本国家的拥挤。外部需求下降的同时,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面对国际竞争,出口企业的技术,质量,品牌和服务的综合优势,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应看到,10年来,中国***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商品贸易中增长最快的十年,平均每年增长超过20%的进口和出口贸易。 2011年,出口占104%的全球份额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进口总量的95%,连续三年,世界第二。在国内和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的外贸可能难以重现前几年的持续高速增长。
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国际环境,中国的外贸政策应继续把重点放在稳定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一方面,目前的基础上,密切跟踪形势的变化,以确保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帮助企业克服缺乏的订单,成本较高,摩擦增多的困难,努力以尽量减少不利影响的变化外部环境,全力以赴稳定外贸增长。另一方面,长期的,倒逼机制充分利用的紧缩的市场环境,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培育新的外贸竞争优势,大力开拓新市场,加快建设外贸转型和升级基地,促进贸易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提升长期发展潜力,为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同时,提高进口的政策,促进建立更多的进口平台,积极扩大国内短缺的国家的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组件,以及部分供应紧张的商品进口,促进外贸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