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出口的商品如下:
1、农产品:以水产品、蔬菜、水果、花卉、畜产品、粮食和食用油籽等为主。
2、通信产品: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
3、钢铁:焦炭、钢坯、铁合金、钢丝及制品等。
4、陶瓷。
5、机电。
6、服装、纺织品。
7、冶金原料。
8、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最多的4 类技术领域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光电技术。
9、汽车零部件。
10、主要出口商品有花生及其制品、磷酸盐、鱼产品、是燃料、机械设备、车辆、电器、粮食、食糖、茶叶、纸张等。
11、林产品。
12、建材基础原材料及制品产业,主要由非金属矿业、建筑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三大材料。
13、原料医药用品。
谁能告诉我2004年到2005年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出口和进口量,以及占该品种世界进出口总量的百分比
菲方期待有更多的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而中非农产品贸易将会怎样发展?大家比较关心可以发现中方宣布与非洲农产品建立绿色通道,所以相关的情况也在进一步的发布。
根据记者朋友了解的可以知道肯尼亚的新鲜水果,其中牛油果会实现对华出口,并且反响非常的热烈,而非方也希望有更多的农产品能够进入到中国的市场当中。在这些方面中方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大家比较关心还注意到有会议上宣布为中非农产品市场建立绿色通道。根据外交部的发言人知道,中国政府是比较重视这次中非的农业合作,不仅能够积极推进非洲进口一些农产品,而且跟多个国家已经有了农产品的贸易交流,中国是非重,农产品出口的第2个大国,近年来非洲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速度一直在增加。
在去年的时候就有消息,可以了解到中方已经宣布为非洲的农产品输入建立了绿色通道,而且海关等部门正在积极的部署落实,还制定了可行的计划,当可行的准入计划举措实施之后,这个时候就能够进一步的交流和发展。主要的便利举措有对非洲提出的农产品准入是需要进行优先考虑的,当收到相关的技术资料之后,会启动相关的风险分析,也会推动检疫标准的工作,对于一些同一国家或者是工业相近的农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会加快准入的流程。
对非洲一些国家输入法的农产品要进行产业便利注册,这样才能够方便视频检查或者是文件审查,方式非常的灵活,还能够加快评估和加快注册。根据相关消息的了解,中方主管部门也会与中非卫生以及中非植物卫生合作论坛进行交流,从而支持非洲更多的特色农产品能够进入到中国的市场。
想做粮食贸易需要什么手续?
据2004年前11个月的海关统计分析,我国农产品进口增幅大大超过出口增幅,其中出口额为206.8亿美元,同比增长10.5%;进口额为258.6亿美元,同比增长54.1%,农产品贸易因此由2003年同期顺差19.4亿美元转变为逆差51.8亿美元。另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专家透露,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高达55亿美元,而此前8年我国平均每年农产品贸易顺差为43亿美元。
从海关统计数据来看,高额逆差的产生主要缘自三大农产品进出口数量的剧烈变动:一是谷物类,包括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2004年1-11月,我国谷物出口430.5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6.2%;谷物进口894.7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7倍。这一升一降直接导致谷物贸易由2003年同期净出口1615.9万吨转变为净进口464.3万吨。二是作为工业原料的棉花和糖。2004年1-11月,我国棉花出口为1.1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9.9%;棉花进口为192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5倍。同期,我国糖出口与上年相比下降了36.7%,为6.2万吨;糖进口则增长了68%,达到118.3万吨。三是近年来出口快速增长的畜禽产品,其中禽类产品的进出口变化尤为引人注目。2004年1-11月,我国禽类产品出口5.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4.9%;禽类产品进口1.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2.7%。
那么,上述三大农产品的进出口形势为何出现如此大的逆转呢?有专家将之归结为我国农产品贸易入世承诺的逐一兑现。但这一解释让人难以信服,我国政府确实严格履行了入世承诺,但承诺的兑现是逐步进行的,且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表现出了良好的国际竞争力,农产品进出口也都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并未出现人们之前所担心的“一边倒”局面。
不少业内人士提出,发达国家设置的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可能是主因,但这一解释更难成立。且不说巨额贸易逆差主要是源于进口激增,单就出口而言总体上似乎尚未受太大影响。从目前来看,我国农产品贸易中所面临的技术性壁垒主要来自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出口。2004年1-11月,我国蔬菜出口22.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5%;水果出口7.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3%;水产品出口36.2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4.9%。上述农产品的出口增长趋势与前几年相比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因此,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制约作用虽不容忽视,但也不必过于夸大,更不应将农产品贸易逆差“归咎”于它。
中国农业科学院孙东升博士认为,“农产品出现贸易逆差与我国粮食库存达到历史最低有直接关系”。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降到13年来的最低,约为4.306亿吨。同年,粮食库存也处于197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甚至不足当年消费量的30%,比过去30年来59.4%的平均水平低约一半。
中国人民大学的农业问题专家、长期从事农产品贸易研究的曾寅初表示,粮食库存下降尽管远未危及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但对国内粮食供求形势却产生了很大影响,出现了两大“经济信号”。一是政府2004年初实施了一系列刺激粮食生产的措施,包括减免税收、对农民以现金方式进行直接补贴等。同时,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方面,减少了主要农产品的出口配额,增加了刺激农产品进口的鼓励措施。二是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出现了恢复性上涨,涨幅高达30-40%,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们对国内粮食供求形势的担心。正是在上述“经济信号”的诱导下,政府和企业都积极应对,主动进口了大量粮食,从而使得2004年我国谷物进口量出现了超常规的大幅度增长,这对巨额贸易逆差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曾寅初认为,2004年我国棉花进口激增则主要是由于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将于2005年初全部取消,国内纺织企业纷纷看好由此带来的出口机遇。尽管2004年国内棉花丰产,但在“利好”因素推动下,纺织企业竞相增加棉花原料储备,国内市场仍然供不应求,企业只好把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与此同时,禽流感的大规模爆发对我国禽肉出口也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据统计,2004年1-11月,我国禽肉、杂碎出口额仅为1.29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降幅高达53.3%。
可见,导致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原因虽多,但国内供求形势的变化无疑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仔细审视还可以发现,2004年我国农产品供求形势所发生的变化多具有暂时性,很难持续到2005年。
首先,2004年我国粮食生产一举扭转了5年减产局面,粮食生产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目前一些粮食主产区已出现对粮价下跌的担忧。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和对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2005年我国粮食供求预计将趋于均衡,不大可能再出现进口量的超常规增长。其次,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对我国棉花进口的拉动作用已得到释放,国内棉花价格正逐步趋于回落。不少纺织企业认识到,配额取消所带来的出口机遇实际上会比较有限,企业大规模储备棉花原料的热情正在迅速消退。因此,预计2005年我国棉花进口量将很难继续增长。最后,类似于禽流感的重大灾害事件在2005年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即便发生也难以对我国农产品整体出口形势造成重大影响。
2005年是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连续第6年增长,也是近6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增幅最大的一年;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下降,降幅为755%;谷物由上年净进口转变为净出口;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势头良好、外部环境相对平稳,出口增长具有较大的潜力。
2005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继续保持双增长,出口增幅较大地超过进口增幅,农产品贸易逆差较上年大幅下降。2005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 5629亿美元,同比增长95%。其中,出口额为2758亿美元,同比增长179%;进口额为2871亿美元,同比增长24%。农产品贸易逆差由上年的464亿美元减少为114亿美元,下降755%。
2005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0%,其中,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6%,进口额占全国进口总额的43%。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10188亿美元。
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出口情况谷物出口大幅增长、进口大幅下降,呈净出口格局。
谷物出口大幅度增长,进口大幅下降,由上年净进口转变为呈净出口格局。这主要是近两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产,供求关系得到改善。分品种看,小麦进口显著下降,玉米出口大幅度增长。
2005年,我国出口谷物10175万吨,同比增长11倍;进口6272万吨,同比下降357%;谷物由上年净进口4958万吨转变为净出口3903万吨。
食用油籽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扩大;食用植物油出口增长,进口有所下降,贸易逆差缩小。
食用油籽:2005年出口1360万吨,同比增长168%;进口27042万吨,同比增长303%。其中,大豆出口413万吨,同比增长186%;进口26591万吨,同比增长314%。
食用植物油:2005年出口228万吨,同比增长25倍;进口6213万吨,同比下降82%。其中,豆油出口63万吨,同比增长22倍;进口1694万吨,同比下降327%。菜籽油出口31万吨,同比增长46倍;进口178万吨,同比下降497%。棕榈油进口4330万吨,同比增长123%。食用植物油出口增长主要是玉米油和豆油出口增加较快。
棉花进口增长,出口下降,贸易逆差缩小;食糖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有所扩大
棉花:2005年出口08万吨,同比下降331%;进口2653万吨,同比增长337%。
食糖:2005年出口358万吨,同比增长32倍;进口1390万吨,同比增长144%。出口增长主要是进料加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的增长。进口增长主要是弥补需求缺口。
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进出口情况以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是我国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以及价格具有比较优势。
蔬菜、水果出口增长,均为贸易顺差且顺差扩大。蔬菜:2005年出口6800万吨,同比增长130%,出口额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81%;进口97万吨,同比下降92%,进口额082亿美元,同比下降106%。水果:2005年出口3646万吨,同比增长166%,出口额 203亿美元,同比增长235%;进口1145万吨,同比增长79%,进口额66亿美元,同比增长127%。
畜产品、水产品进出口双增长;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缩小,水产品贸易顺差有所扩大。畜产品:2005年出口额3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0%;进口额423亿美元,同比增长47%;贸易逆差63亿美元,同比下降262%。
水产品:2005年出口额78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进口额412亿美元,同比增长272%;贸易顺差为377亿美元,同比增长11%。
关于中国粮食贸易公司的税率方面的了解
要到工商部门办理公司成立的手续, 技术监督度部门办理组织机构代码, 检验检疫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取得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的,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设立登记,在经营范围中注明粮食收购;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并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经营范围登记,在经营范围中注明粮食收购。
粮食收购者收购粮食,应当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按质论价,不得损害农民和其他粮食生产者的利益;应当及时向售粮者支付售粮款,不得拖欠;不得接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委托代扣、代缴任何税、费和其他款项。
粮食储存企业对超过正常储存年限的陈粮,陈化粮购买资格由省级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定。陈化粮判定标准,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陈化粮销售、处理和监管的具体办法,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自2009年7月1日起,我国对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进行调整,取消小麦(资讯,行情)、大米、大豆(资讯,行情)等粮食产品以及硫酸、钢丝等工业品的出口暂定关税,降低微细目滑石粉,中小型型钢,部分氟化工品,部分钨、钼、铟等有色金属及其中间品等产品的出口暂定关税。从细项中,可以看到小麦、稻谷等初级谷物产品之前的暂定税率为3%。加工类的小麦粉、大豆等之前的暂定税率为5-10%。从简单评判的角度,出口税的取消对粮食出口是一个利好。但考虑到税率的调整幅度,以及我国粮食出口的配额制和国营贸易(中粮和吉粮等国有企业占配额量70%)特征。从政策维稳的角度,安信证券认为出口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较小。 在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出口对于国内粮食市场的提振作用都会比较有限。 短期来看,目前国外谷物的进口完税价,似乎比国内现货价格贵10-20%。但考虑对同一国外出口市场的争夺(比如日本、韩国),出口到目的国的CIF价格相差不多。中国显然还不具有价格优势。再考虑到谷物标准问题,我国谷物无论品种,还是含水量等指标,都不太能够和国外谷物在国外市场进行竞争。这种优势的缺乏,也体现在过去的出口量上。我国粮食出口量占产量比例少于05%通过粮食出口缓解库存压力,以及提高国内价格的可能性都是比较小的。 中期来看,安信证券判断国内外粮食市场未来的变化可能表现为,由于供求不断改善,国际谷物价格将出现下跌回归。而中国由于政策保护导致的谷物价格坚挺。这无疑会进一步削弱国内谷物的国际竞争力。 对于中国谷物出口优势的缺乏,一个看上去像是反面的论据为,国际和国内大米在08年的巨大价差(最高时候国际价格为国内的3倍多)。但考虑到国际大米贸易是一个非常小的市场(国际贸易量占国际总产量5%左右),08年的极端价格波动建立在主要出口国贸易管制等一系列因素之上。在长时间范畴来看,08年大米价格波动是比较偶然的,缺乏可维持性。目前,泰国大米的现货价和国内现货价已基本持平。 从更长的时间来考察,资源禀赋将决定谷物贸易的流向。至少在很长时间内,土地密集型的谷物类产品,中国不太会有优势。谷物类商品的优势,属于那些有土地优势的国家,属于巴西,属于美国,属于俄罗斯。因为我国面临着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上升,如果相对的生产效率改进不大,即使是安信证券过去有优势的果蔬以及水产品加工,都可能要面临逐渐丧失成本优势的过程。从长期的眼光看问题,农业类企业的盈利,终将依靠国内市场的需求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