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沿海海船(汉代海船)

导读 一、汉代造船方面的主要发明? 汉代,我国造船航海技术已经成熟。它的标志是除前文所述能造成高十余丈有三层楼的高大“楼船”及类型繁多的各种船只外,还有很多发明创造,如桨

汉朝沿海海船(汉代海船)

一、汉代造船方面的主要发明?

汉代,我国造船航海技术已经成熟。它的标志是除前文所述能造成高十余丈有三层楼的高大“楼船”及类型繁多的各种船只外,还有很多发明创造,如桨、橹、船尾舵、风帆等船舶推进工具的日益完善和广泛使用,横隔舱造船结构的重大贡献等。

汉代已能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要造成各种类型的船,有客船、战船、货船等。客船中又有官船、民船;民船中又有舸、(舟扁)、艇、扁舟、轻舟(舟令)舟、舫舟等。战船中又有弋船、桥船、艨艟、斗舰、楼船等。汉代造船的数量很多。当时所造的船是以长度“丈”来计算的,有些大商人一家就有船一千丈。

二、汉朝最大的船?

汉代楼船是中国汉代楼船军的主要战船,也是中国早期出现的战船之一,它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多层上层建筑。楼船是水军的代称,也是对战船的通称,如把水兵称为楼船卒、楼船士,水军将校称为楼船将军、楼船校尉等。

三、为什么汉朝船舶更发达

汉朝无海禁,允许私人出海打渔,所以船舶更发达!

四、古代人叫海船叫什么?

中国帆船是中国独创的帆船类型,相传于公元前200年的汉朝已经存在。经过改良及演变后,至20世纪初仍然活跃于中国近海,多用来贸易及运载。帆船首初于文献出现是在汉朝的《南州异物志》。根据该书描述,汉朝时中国帆船设计4个风帆,并不直接迎风,而是横向且稍倾斜地面对迎风面。这样能够使船只即使在逆风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高速前行,无需像西方帆船一般降帆。在帆的材质方面,则是使用竹竿加强的硬性篷帐。当时最大的船长达20米,宽10米,可以容纳700人左右或260吨以上的货物。

经过宋朝与元朝改良后,中国帆船于15世纪-17世纪中,大量出现于中国近海。期间明朝特使郑和的船队,亦是经过改良此类船只,遍游东亚、南亚,远达非洲。另外亦有证据显示,当时的中国帆船,长约100多米,宽度约50多米,称为宝船。

五、中国古代载人最多的海船?

楼船,就是高大如楼的大船,其样貌也名副其实.汉朝的楼船,船体分三到五层,船上建楼,因此称为楼船.通常高达十余丈,比如东吴孙权的楼船“飞云”号,可承载3000名士兵.

除战争外,楼船亦被当作一种高级之游船。西汉汉武帝执政之时建有豫章楼船,可以乘载万人,船上起宫室。新朝末东汉初,公孙述盘据汉中之时,即曾经建造用丝帛装饰的十层赤楼帛兰船。

六、古代出海的船叫什么?

楼船,就是高大如楼的大船,其样貌也名副其实。汉朝的楼船,船体分三到五层,船上建楼,因此称为楼船。

七、汉武帝时期航海家?

歆乐翁黄敞环球航海

在黄天琼远航之后,又有一位名为“歆乐翁”黄敞者,受汉武帝圣命出海寻求仙药。“歆乐翁”经过充分准备,于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泛海远航,东出西归,历时九年,意外完成了一次环球航行。

黄敞,字煌涵,号歆乐翁,西汉会稽郡海盐县人,家住海盐县康城安波街尚武坊(即今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戚家墩滨海地)。康城尚武坊是康城水师卫将军(卫尉)黄昌的住地,因黄昌在此督率黄家子弟习武练功而命名。

黄昌是黄敞祖父。黄昌从小跟随父亲黄究戎马征战。黄究“伐秦复楚”,被楚怀王授为大司马,后又扶助刘邦攻克咸阳,建立大汉王朝。但黄究目睹项羽、刘邦两霸相争,战祸又起,便功成身退,辞官仙游。黄昌因功论赏,授为会稽郡水师“卫将军”。

黄敞自小生活在滨海港城,成长在军旅官宦家庭,耳濡目染的是海上水师训练,眼见目睹的是海船战舰景观。为此,《黄廷广记·黄氏先懿录》卷三记述说:“黄敞自幼崇文德,尚武功,喜天象,好航海。”长大后,年轻的黄敞又被举荐为水师参将,并且亲身参加了打击海盗的战斗。

父亲黄青谢世,朝廷委任黄敞为康城水师参将。而黄敞在一次航海战事中,不慎右足受伤。于是,海盐县丞司马叔,向朝廷提议改任黄敞为康城星官。星官,又称天官,是担负天文星象观察的官员。《黄氏先懿录》卷三《黄敞传略》记载说:

汉武帝元狩二年庚申受职星官,黄敞年已二十有四。授任康城星官后,黄敞常蹲钊金山、黄盘洋,彻夜不归。至武帝征和四年壬辰,黄敞是年已五十六岁,已历任星官三十三年。

黄敞精熟海中占星术,这才有胆魄敢于闯海探险。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黄敞奉旨出海,以求仙药。《黄氏先懿录》卷三记载云:

黄敞奉旨,率其少子玄操及家仆三十余人,备带生活资费好玩之器,航海探索海域和星空。向东航行,断续九年,靠渔猎及求助海夷度日,每见夷人总是礼让为先。九年航海,星辰定向,竟到西域,至番兜城弃船登而归。时黄敞仅存十二随从而还。后著《天文奇观》之书三卷。由于黄敞航海久经风霜,且年事已高,对“东出西归”之谜百思不解,而极度恐惧,竟患重症而亡。

东晋人王嘉《拾遗记》卷五记述了西汉年代的航海活动。记曰:“(李)少君(向汉武帝进言)曰:‘愿得楼船百艘,巨力千人,能浮水登木者,皆使明于道术,赍不死之药。’乃至暗海,经十年而还。昔之去人,或升云不归,或托形假死,获反者四五人。”“暗海”,泛指大西洋;“经十年而还”,正和黄敞航海九年相合。两相对照,黄敞航海船队,可能即是李少君航海船队中的一支。

汉武帝为寻仙药,命人多次出海之事,在《汉武故事》中亦有记述。元鼎六年,一位名叫公孙卿的方士不远千里,由滨海山东赶来长安,向汉武帝报信说:蓬莱仙人要见“人主”(即皇帝)。

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排驾启程,赶赴东莱,东巡海上。仙人自然见不到,却见到了“仙人脚印”。由是,汉武帝求仙的欲望更加强烈;由是,诏令沿海各地建造海船;由是,派遣千余方士“奉旨”出海。《史记·封禅书》记载说:“(汉武帝)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为此,歆乐翁黄敞“奉旨”航海,应该确有其事。

八、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同?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又名陶瓷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形成于宋元时期,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这条航线由于运输货物的不同,又有许多别称。随着阿拉伯半岛及东南亚香料的输入,这条航线又被称为“香料之路”。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徐闻县是广东最早的县治之一,远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已经设置。它位于雷州半岛南端,与海南岛隔海相望。汉武帝极力开辟海上交通,致力于海上各国往来。在汉武帝的努力下,汉朝终于先后开辟三条重要的海上航线。 1.北起辽宁丹东,南至广西白仑河口南北沿海航线。 2.从山东沿岸经黄海通向朝鲜、日本。 3.海上丝绸之路:徐闻、合浦航线。 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4年)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贸易信道--陆上"丝绸之路"。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汉朝沿海海船(汉代海船)】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海洋对我国战略意义(海洋发展战略的意义)

下一篇

鲅鱼圈海洋馆地址(鲅鱼圈有海洋极地馆吗)

©2008-2028 邮编之家本站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观点! 热门TAG|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