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到2019年对外贸易依存度

导读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从2006年的64.2%下降到2019年的31.8%,变化减半。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97983亿英镑。进出口额29727亿美元,按6.7的汇率计算为19917亿美元。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以国内市场和扩大内需为基础。第一,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外贸系数(传统外贸系数),是指一

2010到2019年对外贸易依存度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从2006年的64.2%下降到2019年的31.8%,变化减半。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97983亿英镑。进出口额29727亿美元,按6.7的汇率计算为19917亿美元。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以国内市场和扩大内需为基础。

第一,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外贸系数(传统外贸系数),是指一国进出口总额占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其中,进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外贸依存度反映了一个国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可以用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来表示,这反映了其经济增长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贸易一体化程度的主要指标。比

第二,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越好吗

一般来说,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依赖程度就越大,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就越重要。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国际市场情况、国家政策等等。事实上,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这个东西的改善和变化使中国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出,对外贸的依赖程度是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为了保证出口增长,需要进口原材料等上游产品,所以这些国家对外贸的依赖度会更高。用户国要大力发展经济,才能使自己在国际中处于不变的地位。

贸易与气候变化问题挂钩已成为全球的焦点问题。欧、美等经济体为补充其国内已经或即将实施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及措施,提出了实施单边边界碳调节贸易措施,意图通过该措施弥补减排政策对其国内产业竞争力造成的潜在不利影响,避免产生“碳泄漏”的风险。2003年,英国学者首次提出采取边界碳调节贸易措施,以使国内企业竞争力免受实施减排政策带来的损失。美国国会众议院于2009年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美国有权对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实施边界碳调节。可以肯定,这一措施一旦实施,将对国际贸易格局及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一、我国外贸进出口现状

 2010年全球主要三大贸易国——美国、中国、德国的贸易额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8%,其中中国为出口第一大国,年出口额15778亿美元,占全球出口总额的10.4%,其次为美国12782亿美元,德国12690亿美元及日本7700亿美元。相应地,美国为第一大进口国,进口额19692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12.8%,而中国以13951亿美元位居第二,随后依次为德国、日本和法国。

 2001—2010年间,我国进出口总额与全球贸易总额趋势类似,总体快速增长,出口年均增长率21.9%,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倍之多。从贸易伙伴来看,我国近一半的出口商品出口至亚洲其他国家,其次的主要出口地为欧洲和北美洲,分别占出口总额的23%、19%。

 从产品分类来看,我国出口货物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占出口总额的94.8%,其余为初级产品。在工业制成品中,主要是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0%;其次为轻纺织、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国,占全球纺织品出口总额的37%。同时,2010年,中国超过欧盟成为全球电信设备的第一大出口国(WTO《2011国际贸易统计》)。在我国进口产品中,初级产品占进口总额的31.1%,工业制成品占68.9%。具体来看,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总额最大,占总量的39.3%,其次为食品及供食用的活动物、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化学品及有关产品等。

 二、我国外贸出口的内涵排放

 模型测算结果显示,2007年、2008年我国出口内涵排放分别为16.4亿吨和19.2亿吨二氧化碳,扣除进口产品内涵排放,承担转移排放分别为8.9亿吨和11.1亿吨二氧化碳,占当年排放总量的14.8%、17.6%。2008年,出口至欧盟、美国的商品占出口总额的38%,而出口到欧美产品的内涵排放约占整个产品内涵排放的比重为33%。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需要依靠出口带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国际产业分工导致发展中国家以出口技术含量低、能耗污染高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从而承担较高的转移排放。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出口产品的排放强度更高于发达国家。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额为进口额的1.2倍,而出口内涵排放则为进口内涵排放的2.6倍。

 国际产业分工、贸易地位和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承担较高的转移排放,转变发展模式和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转变出口产品结构,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提升我国产业结构向高端发展还需要一定时期的努力过程。

 三、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在35$/t CO2、50$/t CO2、60$/t CO2三种税率假设情景下,测算欧美实施边界碳调节措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总体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总体上,高、中、低三种税率情景对于我国的出口均会产生较大影响,而且随着税率的增加,影响随之增大。其中基于产品内涵排放量计算,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关税水平将提高3.4—6.6%,如按产品直接排放计算则提高0.8—1.3%。在三种情景下,2007年基于产品内涵排放征收的碳税总额约为163—362亿美元,是基于产品直接排放征收碳税总额的5倍。

 欧美为我国第一和第二大出口国,如果仅仅考虑对于欧美的出口产品征税,则我国出口关税水平提高0.98—1.67%(按内涵排放测算),0.22—0.38%(按直接排放测算)。

 传统的高耗能产业影响较大,如炼焦业、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陶瓷制品等部门,均会导致其产品关税水平上升2—5%。

 四、碳关税对于欧盟的经济影响

 按照美国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显示,一些发达国家如果考虑其每年由于进口产品带来内涵排放的话,其整体排放总量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的甚至增加60—70%。以美国为例,2004年美国加上其进口产品内涵排放,再扣除其出口产品的内涵排放,整体排放总量大约高出7亿吨CO2,占其总量的12%。

 除了对产品的出口国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外,还会对产品的进口国产生一定的影响。经过测算,以2007年为例,一旦我国出口到欧盟和美国的产品征收20US$/tCO2,则对于欧盟和美国产品的进口产品关税水平将提高0.09%和0.22%(见表2)。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首先,边境碳调节是依据目的地原则调解国际产品关税的一种机制,它并不着眼于影响国外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使得它更不容易被认为是贸易保护措施。当前,承担量化减排义务的国家,对于其工业品进口及竞争力的担忧比较强烈,使得遏制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举步艰难,迫切需要采取一定的调解措施来解决该问题,当前热烈讨论的边境碳调节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措施之一。

 其次,目前承担量化减排义务的国家特别是欧盟,对于其工业品进口及竞争力的担忧比较强烈,而且经济强国和主要竞争对手美国却没有承担量化的减排义务,导致新的投资会偏向美国,削弱欧盟企业的竞争力,使得遏制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举步艰难,迫切需要采取一定的调解措施来解决该问题,而当前热烈讨论的边境碳调节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措施之一。尤其是金融危机发生以后,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回潮,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其实施单边贸易保护措施的借口,欧美作为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在碳关税问题上均有所动作,我国需要高度关注此问题。

 第三,基于内涵排放实施边界碳调节措施在总体上会使我国出口产品的关税水平提高3.4—6.6%,将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较大影响,我国应高度重视出口产品的内涵能源及内涵排放问题。一旦我国出口到欧盟和美国的产品征收20US$/tCO2,则对于欧盟和美国产品的进口产品关税水平将提高0.09%和0.22%。

 第四,我国的贸易政策需循序调整,应加强对能源密集型行业的调控,对于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炼焦业、建材行业、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等出口远大于进口的能源密集型行业加强节能控制,对于炼焦业等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业应严格限制出口,而机械、电子信息和纺织等出口额较大的行业,不应对其总量上的发展进行过多的干预和限制,应鼓励其进行产业升级及提高产品附加值。既要全面配合产业政策调整,又要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一致,实现贸易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贸易政策优先向竞争力导向转变,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低碳竞争力。

 〔本文系国家科技部973课题“发达国家‘碳关税’及其影响和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0CB955501)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碳税与碳关税对北京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基于动态CGE模型”(课题编号:9112008)的阶段性成果〕

 (顾阿伦,1973年生,辽宁人,博士,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领域:能源系统分析、气候变化政策。周玲玲,1984年生,辽宁人,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博士生)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2010到2019年对外贸易依存度】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俄语学习:外贸俄语知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2008-2028 邮编之家本站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观点! 热门TAG|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