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章资本翁怡诺:零售最重要的是格局之战

导读 来源:浪潮新消费口述/翁怡诺校勘/曹瑞一边,各种业态相互混合、新场景不断涌现,一边,整个行业的博弈明显加速、全方位的竞争已经不允许创业者慢慢复制了。这一变化导致创始人对产品、系统、流

弘章资本翁怡诺:零售最重要的是格局之战

来源:浪潮新消费口述/翁怡诺校勘/曹瑞

一边,各种业态相互混合、新场景不断涌现,一边,整个行业的博弈明显加速、全方位的竞争已经不允许创业者慢慢复制了。

这一变化导致创始人对产品、系统、流量等诸多能力前置,让很多人无所适从。

玩法有变化,但是创立者的想法并没变化,仅仅是以自己为工具,而且已经不是什么都可以掌握的机器了,甚至连噪音都不需要依赖它来做依凭。在新时代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市场环境的变革?怎样使你的定力处于不断的改变之中,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战略方向?新零售时代又给我们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新零售”,”新连锁”,”新渠道”……这些词语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上。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概念,我们该怎样看待和评价新零售与新连锁业这两大行业现象呢?如何更本质的理解新零售和新连锁的逻辑演进,从容面对越来越多的变数?

近日,浪潮新消费旗下知名企业弘章资本新零售封闭发布会在沪举行,20多位消费创业者参加了新零售的研讨、包括新连锁在内的各个层面进行了近四个小时的深度分享讨论。

翁怡诺在全国较早涉足风险投资和私募投资,从事工作20余年,曾在北京成立金直投一部、上海金直投一部以及其他一些企业,以及A股及香港股市的挂牌交易。

2012年年初,参与创立弘章资本大消费领域投资平台”家家悦”,曾投资蓝月亮,钱大妈,德尔玛等项目、紫燕百味鸡和宝鼎天鱼等企业。

现撷取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连锁与新零售。

但是他们的内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必须分清。

零售用SKU通常特别大,基本不是零售商自己的产品。一般是指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城市范围内的所有零售商店,它包含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商品。我们这儿有大卖场,大连锁超市也不少,均有大批生活类商品上市。比如,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商场门口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这些生活类商品基本上都是衣食住行。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着。它们每天都会聚在一起。并产生一个巨大的物流中心,然后再把它转运给其他地区,最后形成一种规模经济效应,从而使整个城市变得更加繁华热闹。这种日常生活的商品大范围聚集,致使它有什么核心生存之道?在这里,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观察。区域流量垄断等。

垄断的后面是集大规模的问题,在集大的背后,是供应链的盈利,不是门店的盈利。”零售不是简单的卖东西,而是要做全渠道运营、多品类经营。“在2018年12月26日召开的中国商业现代化创新发展论坛上,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零售本质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这句话是个很伟大的理念。

极致竞争需求的零售商。这种变化带来的结果是,消费者不再只关心价格而是更关注质量,甚至是个性化服务。但是,电商的到来,却使这一状况发生了变化,它把消费者直接与商品联系在一起,使他们能在任何地方见到你,购买你所需要的产品。这也就意味着零售会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

也就是谁能在规定的期限内,第一个结束这场战争。这就是“兵贵神速”。谁将获得最终的胜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这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不知道别人有多少家?当今,零售业竞争异常激烈。你要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所面临的环境、资源等情况。再也不能一味的跟人比较速度,比较大小!简单地说,就是所谓的“域”,这两个字是非常明白的,指地区或城市,例如,“域”字代表着一个区域或城市的程度,比如“供给即需求”,这句话用错了,也许就成了零售竞争对手。

它的格局就是独占一地的流量,并且最后靠供应链实现集大范围的盈利。在这种商业模式下,我们可以将整个行业的发展看成一个循环链的形成和完善,从而实现整个产业链上各环节利润最大化。在此过程中,我们将发现许多新的问题:一。怎样从海量的数据里挖掘出有用的信息?怎样去搜集,分析海量的资料?怎样从海量信息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2。怎么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和运用?怎么让企业的管理理念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员工心中并转化为行动?3。怎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创造?

在线化以及线上线下数据化、流量端数据化导致用户保留。

二、大家都在努力地做自己的家乡,回家后在短期内实际上并不好赚。第二,消费者的心理会慢慢发生变化,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就很难做出好的决策。由于消费者适应商品的过程,不能一下就变。第一,你要知道,消费者的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因此,要经常去变化,为了搞好企业。你要想赚到钱,就必须让消费者在你的店里消费后,再买他喜欢的东西。三是在消费者习惯形成之后,干啥赚啥。如果消费者不习惯了,就会有很多人说他是“垃圾”,而“垃圾”又被人扔到垃圾桶里去,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这是利润。但等到消费者改头换面改惯了之后,方知再不来,已为时已晚,所以亏了钱还必须去做。

这个时候,由谁来完成归家工作,至关重要,毛利太差,上气不接下气,就丢了性命。”我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一个好项目!“这就是小米创始人雷军2017年6月28日发表讲话时的看法,他说互联网公司在接下来的5到10年里将会有许多机遇和风口,但真正能够取得成功的却只有少数,无限战争就是拿出自己的资金来玩,而非将自己的资金放到长钱里玩,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活下来,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平台企业!

他不想收,你就没有终局,基本上倒在路上是常态。

很多男生可能都玩过一个叫“三国志”的小游戏,第一步选君主,选哪个职位很关键。

你再有一技之长,总也累得没有休养生息的机会。

干零售也是一样,并无水平高下之分,甚至零售商的水平也不必太高,只要在地缘上强于隔壁邻居就可以了。

最初您的出发点是哪里的位置,则决定了自己最后的终点。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是谁,都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才能抵达目的地。这里可能有不少难题,但是,前提是要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找到好的位置。因为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城市和地区都是由无数不同类型的要素构成的。例如南京也是如此。在这个城市里,我看到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们的创业故事。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我刚讲了好多工程,但是,都比不上“徐州”的魅力。

你说我做得很好、细一点也不管用,在格局博弈中,数据化,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怎么算现金流这个帐、不死基本上就是问题所在。

与零售相比,连锁是有品类逻辑的。如何让别人做得更好?从这一层面来看,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特别注意:一,怎样做大做强自己?这两个层面都是值得思考的话题。二是如何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格局。第四,如何进行品牌建设和推广。三是如何标准化?拿火锅食材类来说,这种食材类最近看得比较多,水果是其中的一种,这种SKU都是某一大类快速复制模式商业模式,我们称之为连锁的。

第一,单店模型是否够厉害。第一,你的管理风格是不是适合。在企业里,人人都是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有区别的,那么,想要做大做强,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够很好的适应这种差异。在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团队往往不是“一”字型或者“二”字型的结构,而是一种直线型或曲线型的结构。二是团队模式的适宜性。道为生一、二、三、四,唯有“一个”够强大,您将有2和3,膨胀。

第二,可复制性强。在国外,这种经营理念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商业模式。在中国的连锁行业,特许经营模式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与运用。由初期的“特许连锁”发展为以后的“连锁加盟”,又发展为今天的“连锁集团”,均取得了不少成功的事例。大部分连锁,目前来看都是两个运营套路:直营与加盟模型。

也伴随着竞争环境的整体、时机与其他要素有关,前期的人一般都是直营,慢慢发展,但竞争各方面出来后,不能允许自己慢慢的走,为了更快速的复制。所以在这个阶段,企业必须要快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现在人人都在谈论”互联网+”,我要说互联网+并不仅仅是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传统行业,而是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全行业各环节。比如我们做酒店,如果不改变酒店的服务和经营模式的话就无法适应市场变化了。例如,咱们搞餐饮!它本身就是一个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融合产物。通过小b端的复制,肯定是比较快速和方便。

因此,S2b2C实际上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模式,它同时又为传统加盟提供了转型与赋能。

具有高度可复制性,因为这是一条一个本地化的供应链。为什么说是本地化?我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本地化程度;二,本土化能力;第三是供应链的管理与整合能力。三,企业整合供应链的程度。所谓本地化就是在本地生产,或者是本地制造产品,这一点我们可以说很重要了。对本地化而言,我们应该先从两方面来思考。第一个就是本地化程度,这个时候需要考虑到一个企业在什么地方能做得更好。一,本地化程度。第二就是供应链本身的运作效率。有些东西其非常本地化供应链。比如你要把一个工厂从国外运过来。当你杀死一个地方时,一定要在那里修建相应的东西。

所以连锁虽然被快速复制,但从整体上看却有着越来越走向供应链驱动的趋势。

今天我们讲零售和连锁整个大逻辑,觉得有一个新认识:

过去这件事的进阶维度是从产品打造,到系统打造、品牌阶段已经过去。如今,在消费者需求升级和产业转型背景下,整个行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品牌时代。而目前的进程,我们看“品牌”、“品类”、“渠道”比较多。“品类”作为一个独立概念被提出来之后,它就在各个企业间进行不断地演绎。在过去,正是“品类”引领了整个产业的进步,如今又转变为以“品牌”为主导的未来。

比如,刚刚大家提到了很多餐饮零售化的思路,其实,这一切都是品牌再次变现了。在今天,我们已经看到很多餐饮连锁企业在做品牌,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餐饮零售化是个重要理念,笔者以为,这一课题应引起更广泛的重视。我们今天要谈的主题就是品牌与营销的结合问题。今天咱们主要讨论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品牌怎么兑现;第二是新品牌的打造。其次,品牌营销策略。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个观点,就是新品牌必须要靠零售化才能成功。餐饮就如同新品牌,全部以零售化的方式达到销售的目的。

品牌认知即消费者对于产品或者服务的认知,它是品牌得以变现的根本。

餐饮与零售的运营逻辑是不一样的:门店是服务业的一种,要有系统的支持,而非用一套模式来完成,如零售商超,分销和电商,这一切都是通过流量来运作。

所以今天很多质疑来自能力边界前置。在这里我们想通过对企业发展中一些现象和问题的思考,探讨一下企业能力边界的存在性与必要性。能力边界如何形成?从理论上说,它来自于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我们以前谈过3个阶段:第一阶段叫“市场”,第二阶段叫“客户”,第三个阶段是企业必须具备自身核心竞争力。

完美日记、德尔玛等新品牌都有自己的底层能力,即流量运营和电商运营能力。

就慢慢铺经销商的渠道,三五年也做不好,是因为人们和人们之间的联系还比较慢。你把人变成人,人就成了商品,这就是电子商务的本质。为什么大家都在做电商?因为它改变了我们以往的生活模式,改变了我们的消费习惯,也改变了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由于电商能够将商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并且与传统销售方式相比,速度快,效率高;因为电商改变了人们对商品的认识,使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认为商品就是用来卖的。因为电商可以减少企业的成本,使企业更有实力;由于电商也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服务。

差别在于你迭代得速度。“这是阿里巴巴CEO马云5月份讲话时说的话,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互联网时代很多人以为流量是入口,但这是个误区,流量并不是入口。

所以,如今做单品干到二三十亿元这个时代,已经很难再复制了。现在的市场已经是一个买方市场了,很多企业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此市场环境中,必须具有产品特色,即实现品牌定位,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一,搞好消费者需求分析工作。因为消费者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而产品则是他们最主要的消费对象和信息来源,只有充分了解了他们的需求情况,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二是寻找目标市场。

今天,笔者就和大家交流几点个人观点:笔者认为,要将自己置于相对狭小的市场中,若将整个行情搞小,估计有20到2个亿,但若是将整体的行情做的足够大,这一数字可能高达10个亿甚至20亿。

如今许多品牌都会积累这样的小爆品,这是因为相对来说要做成超级大的爆品是非常困难的。

然而,这样做的好处同样存在,极有可能是组盘货撑起了线上线下一幕。“在网上卖鞋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如果有一天,我在网上卖鞋子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客户,他给我推荐了一款鞋子。如今,人们越来越选择到实体店进行创业,而非选线。由于线上和线下均可盈利,而线上的利润要高于实体店。所以,很多实体企业开始尝试把实体店和网络结合起来。线上与线下究竟孰胜孰负?如何把生意做得更好?这是一个问题。在很多人看来,线上比实体店更有优势,甚至是唯一优势。所以线上线下开店不一定是单店模型,很多品牌可能仅仅是为了曝光才有的。

这里面就能看出来,大家做品牌的心得跟思路,已发生巨大变化。以前很多企业都会觉得做一个品牌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结果就是自己得先有个主意,那就可以实施了。其实,很多人都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要作这些事,所以他们只是把产品做好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做到把产品做好。如今,人们已经开始运用互联网思维做事。以前是谁先想到做什么?结果就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其他人则如何;现在是怎么做了,别人也会跟着学,于是对于创始人来说就有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现在该怎么办,其他人只是如何做到。以前大家都是练刀兵,现在练枪术,以前只是练一把刀,现在是练两把枪。原来应该先练刀子的,成了第几等侠客,如今上了十八般武艺,应该样样精通,因此,对创始人提出更高的需求。

当然由于竞争,如今消费者越来越讲究,也导致大家往产品跟供应链端退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品牌还停留在过去的老一套里的话,那就只能被时代淘汰。在此背景之下,许多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哪个牌子好?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卖得更好呢?回答是清楚的—质量与信誉。优质的质量和绝对不错的信誉。品质不好的,口碑当然差了。那何为好品牌?品牌的本质就是品质。说穿了是品质高、脸面大,自然吸流成本低,吃东西尤其如此。

无论是基础能力还是产品能力,都决定着企业对供应链整体的定位,还决定了企业价值的高低。因此,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拥有核心竞争能力。它要求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将核心竞争力置于首要位置。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供应链上所有成员之间的信息进行共享与协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若将供应链视为系统,则是包括三大部分,供应商、制造商与分销商。每个环节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在这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供应商。供应链上每个人都是供应商。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这么大的一个逻辑。

如今,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视角,那就是IP赋能。为什么很多企业做得不好?近十年来,IP,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许多公司将其作为一种企业战略,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较大的问题:我们怎么会做得出来?现在许多人都认为,品牌就是大品牌与小品牌的较量,事实上,我觉得品牌的价值是第一位。

做新东西的时候,不管是贴各种自己做的东西,大家都不知道,所以不如贴变形金刚IP。

整体往后倒退十年,觉得做大做强的生意越来越难,品牌信任的形成一直都是非常难的。

生和死,自然也是不断迭代。

>>>文章的链接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弘章资本翁怡诺:零售最重要的是格局之战】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寡头之战”打响:融资百亿的中通快递能否继续保持优势?

下一篇

快递十年:中通盛世背后的隐忧

©2008-2028 邮编之家本站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观点! 热门TAG|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