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购进时: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2、使用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期末计提职工薪酬: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国内购进的一般商品,应以进货原价(即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所列的价款)作为其采购成本,国内购进的农副产品应以进货原价和收购不含税产品时所支付的税金作为其采购成本。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每张凭证都有相应的会计分录,有了会计分录就会有会计科目,收入或者支出的明细来判定该用什么科目,有些科目容易混淆视听,例如应收预付,应付预收,只有真正理解每个科目所含的意思才能做对每笔分录。
2、每张发票上都会有相对应的金额,有些时候一个不小心就会看错小数点,从而导致金额对不上,所以做完账之后要先对科目余额表,一般纳税人要看进项与销项是否与国税上面的数据对起来了 在看银行存款的余额与银行明细账余额是否一致。
3、贷方记账符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贷方在右。
4、会计分录的种类包括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其中简单分录即一借一贷的分录;复合分录则是一借多贷分录、多借一贷以及多借多贷分录。
-商品购进
-会计分录
国内运费和国外运费如何处理分录
购进原材料的运费做分录的方法如下:
价款和运费一起支付。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运费单独核算。
借:销售费用-运费。
贷:银行存款。
企业原材料的日常核算,可以采用计划成本,也可以采用实际成本。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决定。
原材料品种繁多的企业,一般可以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对于某些品种不多,但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的原料或主要材料,也可以单独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核算。
原材料:
原材料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改变其性质或形态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和虽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原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原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时,“原材料”科目的借方登记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运费如何做会计分录?
这两个运费处理分录方法如下:
国内运费的处理分录是借:运输费用(或运费支出)账户,贷:银行存款账户。
国外运费的处理分录是借:进口杂费(或进口运费)账户,贷:银行存款账户。
运费的会计分录:
销售商品支付运费的会计分录:
借:销售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购买材料运费计入材料成本: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代垫运费的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
贷:银行存款
收回代垫运费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支付运费对应进项税额能否抵扣的处理:
销售货物时,支付运费:如果销售的货物是免税增值税项目、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等不能产生销项税额的,则支付的运费即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购买货物时,支付运费:如果外购货物是用于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不能产生销项税额的,则支付的运费即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如果外购货物用于了增值税应税项目,取得普通发票,但是支付的运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则可以凭票抵扣运费的进项税额;如果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则不得抵扣运费的进项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