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邮编是多少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的邮编为353011,该校地址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江南新区职教园区海瑞路9号,是一所由南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二、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简介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闽政文[2004]71号)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国家计划内招生。学院前身为南平市业余大学、建阳师范学校(创办于1929年)。2009年9月,学院正式入驻南平市江南新区职教园区。新校区地处闽江之畔,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生活的理想场所。
学院设有食品与生物工程系、管理系、艺术与传播系、信息与工程系、应用外语系、公共基础部等6个系部,开设食品营养与检测、机械设计与制造、旅游管理等16个市场需求大、就业前景好的高职专业。学院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并且聘请企业行业能工巧匠92人担任学院兼职教师。学院建立了机械电子类、食品类、商贸管理类、设计类等校内实训基地6个、实验实训室62间。此外,学院还通过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等方式,先后在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84个,覆盖所有专业,为学生顶岗实习和推荐就业提供保障。
2011年1月,学院通过了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闽教高[2011]5号)。
学院秉承“笃行善思,致用创新”的校训,践行特色办学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育人宗旨,坚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探索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学院实行“多证书”教育,设立7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学生毕业获大专学历证书和相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澳大利亚西海岸职业技术学院、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等签订校际合作办学协议,选送优秀学生到澳大利亚、德国攻读本科或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学院还与台湾南荣技术学院、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等台湾职业院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在师资培训、学生互访、教材建设等方面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和就业指导中心,配备专门就业指导老师,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并在闽北及上海、福州、厦门等沿海发达地区建立实习实训与就业网络,毕业生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周边环境
学院位于南平市江南新区职教园区。新校区规划用地50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于2009年6月投入使用。学校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生活的理想场所。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 的资料
上海总部、东北联络部、华北联络部、华东联络部、中南联络部、西南联络部、西北联络部、东南联络部、香港联络部、澳门联络部、湖南联络部、深圳联络部、厦门联络部、济南联络部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和潍坊通达国际海运学校是一家的吗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厦门市体育局、厦门广播电视集团
竞赛时间:
2006年3月25日(星期六),上午8时开跑。
2006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等多赛合一。
直播媒体:
CCTV-5、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台湾八大电视台、广东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安徽卫视、江苏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河北电视台、辽宁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江西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新疆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福建教育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广州电视台、深圳电视台、大连电视台、青岛电视台、宁波电视台、贵州电视台、福州电视台、泉州电视台、重庆电视台、厦门电视台等。
2006年,直播媒体计划国内35家以上,境外媒体5家以上。预计到2008年,境内外直播媒体将达到50家。
赛事目标:
打造亚洲一流的国际赛事品牌
领跑品牌四大优势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四大优势为赞助商做品牌领跑者提供原动力!
一、超级赛事,彰显品牌领跑地位
世界最美丽的马拉松赛道、世界发展最快的马拉松赛事、最受推崇的马拉松精神。国际平台,彰显赞助品牌领跑地位。
二、全球关注,确保品牌领跑速度
40家电视台全球同步直播,15亿受众同时关注,30万观众同场喝彩,让赞助品牌一夜成名,快速领跑。
三、丰厚回报,延长品牌领跑时间
“为马拉松喝彩”等系列配套宣传,赛道现场高价值回报……无限延长赞助品牌领跑时间。
四、显著效果,提供品牌领跑动力
赞助品牌平均高达1:25的投入产出比,再次印证了体育赞助是品牌领跑的原动力。
第一部分 赛事描述篇
一、魅力厦门,超级赛事
1、魅力厦门,温馨城市
厦门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一个国际性的海港风景城市。厦门属于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四季如春,风和日丽,空气质量优良,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非常适合举办春季马拉松赛。厦门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温馨的人文环境,在2002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组织评为“国际花园城市”,2004年9月又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是中国最具活力、最有经济价值的城市之一。
2、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起源和发展
2002年12月3日,一封普通市民马达的邮件催生了2003年3月30日第一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开幕。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得到厦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仅仅三年的运作,厦门马拉松已打造成中国著名赛事品牌,与创办于1981年的北京马拉松成“一南一北、春秋交替”之势。
2005年2月18日,厦门马拉松作为协会最新的会员,成功地申办了第16届国际路跑协会世界大会。此次大会将于2007年3月第五届厦门马拉松举办前夕召开,必将有力推动厦门国际马拉松向亚洲一流的国际赛事品牌迈进。
3、最美的赛道
厦门优美的环境和道路条件符合马拉松赛的要求。厦门市政道路宽敞,地势平坦,道路两侧绿化带宽阔,不仅符合比赛要求,也便于观众观看比赛,运动员与观众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大部分的赛道是在沿海边的环岛路上,其沿海风光赛道优美如画、依山傍海,更有厦门二十名景中的八大名景点缀其间,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赛道之一。
4、马拉松精神
马拉松精神的内涵是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拔、永不放弃。这种马拉松精神不仅磨练众多参与者,还感染着更多观众,渗透到整个城市,塑造了城市马拉松精神,为城市发展增添了活力。
厦门的体育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先后涌现出吉新鹏、郭跃华、栾劲等驰骋在国际体坛的风云人物,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进一步丰富了厦门城市的精神内涵。
5、2005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概况
赛事竞赛:2005年3月26日,2005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顺利开跑,共有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15920人报名参赛,其中报名全程马拉松的有2130人,外籍人士191人,港澳台558人,男女马拉松冠军成绩分别为2小时09分47秒、2小时29分58秒。
媒体报道:全程飞机航拍,包括CCTV-5在内的30家电视台(频道),对本届赛事进行了联合直播,首次实现了移动载体的赛事直播,达到了国内赛事转播的领先水平。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3月30日,中央媒体共发出关于厦门马拉松的消息40余条,境外媒体发出消息20余条,中央和部分省市重要网站转载消息300余条。
配套活动:2005年,同时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马拉松高峰论坛”和“中国(厦门)体育休闲用品博览会”,并设有“大学生挑战赛”“ 市民马拉松赛” “马拉松精彩一刻摄影大赛”等辅助赛和配套活动。
二、创新06,八大亮点
1、强强联合 实力倍增
2006年,中央电视台,厦门市体育局与厦门广电集团将联袂承办,以便整合媒体优势,增强市场开发力度,强化宣传效果。
2、规模加大 影响更广
2006年马拉松的参赛人数将达到16万人,境外游客人数将上升到3000人左右,直播收看以及其他媒介影响人数将全面突破1亿5千万人,影响面加大。
3、奖励升级 提高成绩
在赛事奖金设置方面,女子马拉松冠军可获得更为丰厚的奖金。另外,成绩突破中国马拉松记录者,除了奖金之外,将会获得额外的实物奖励。
4、配套活动 齐力造势
2006年将举办“为马拉松喝彩”系列配套活动,全面优化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娱乐性、关注度、参与度,将娱乐与竞技相结合,调动赛事现场气氛,延续全民运动热度,链接赞助品牌,使其得到更充分的宣传,进一步展现马拉松的魅力。
5、电视直播 全球关注
力争实现全程数字化直播,扩大全球覆盖面,实现直播全程计时芯片数据共享。2006年同步直播的国内电视媒体力争达到35家以上,境外媒体达到5家以上。未来3年内,境内外直播媒体预计超过50家,争取欧洲媒体和日韩媒体的加入,并将加入网站转播。
6、全程航拍 尊贵展现
继续启用直升飞机对赛事进行全程航拍,优化航拍效果,提升厦门马拉松在国际上的地位。
7、架设平台 资源共享
在赞助商之间架设优质资源平台,改变以往商家单向回报的赞助方式,促进商家之间资源互换,利益共享,开发全新资源空间。此外各赞助商还可凭借组委会颁发的贵宾证,到马拉松赛和各类配套活动的现场观摩。
8、安全防范 及时到位
不断提高安全防患和社会保障综合能力,做到及时、到位、安全、有序,力保不出任何大的伤亡事故。
三、赛事品牌三步跑战略
1、赛事发展1+2>3
为掀起厦门体育热潮,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以迎接2008奥运会为主题,提出3年“1+2>3”的品牌提升攻略。组委会秉着提升品牌高度,提高赛事水平的态度,力争在未来3年内,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打造成为亚洲一流的国际品牌赛事。
2、品牌三步跑
(1)2006年,将是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关键的一年,也是厦门马拉松提升品牌,拉抬经济的一个转型起点。2006年将为未来三年的马拉松赛事打下实力基础,对企业的宣传与企业形象的提高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除马拉松赛以外,将举办“为马拉松喝彩”等系列配套活动,延续马拉松的热度以及群众的关注度,最大价值地提高赞助商的品牌高度和利益。
(2)2007年,第16届国际路跑协会世界大会将在厦门召开,届时世界爱好路跑人士以及各路运动员将齐聚厦门。高手云集,缤纷赛事,必然使厦门成为世界焦点,并有力推动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向亚洲一流的国际赛事品牌迈进。
(3)2008年,奥运会必定是全民关注以及谈论的话题,而三月份在厦门举办的马拉松无疑为奥运会提前预热,引发全国性体育热潮。另外,媒体将加大宣传力度,50家电视台将联合直播,并将扩展境内外媒体,启动全国大型媒体机构,使其传播量呈三级跳的方式,为赞助商带来更多的影响和注目。
3、企业赞助1+2>3
另外,对于参与“1+2”活动、3年持续赞助的企业,组委会将采取赞助优惠措施,维护其有效权益,更大深度的发掘市场。
四、相关赛事数据,彰显赞助价值
表1:相关赛事数据
20052006预计
赛事规模共15920人,全程2130人06力争16万人,全程3000人;07力争18万人,全程4000人;08力争2万人,全程5000人;3年内专业运动员达到300人以上
参赛国家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3年内力求突破40个国家和地区
境外运动员749人突破800人
沿途观看人数约25万人突破30万人
前来观赛的外地客人约1万人突破12万人,境外游客上升到3000人
马拉松相关消费约5000万元突破6000万元
媒介报道中央媒体共发出关于厦门马拉松的消息40余条,境外媒体发出消息20余条,中央和部分省市重要网站转载消息300余条更多,更深入,更加国际化
直播电视台数CCTV-5等30家电视台突破40家
赛事知晓率(厦门)965%突破97%
媒介影响人数直播收看及其他媒介影响人数为1亿人突破15亿人
第二部分 赛事价值篇
一、厦门市民对2005厦门马拉松的关注程度
据厦大新闻系品牌与广告研究所的抽样调查,2005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在厦门市得到了市民的高度关注。数据表明,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已经成为厦门人家喻户晓的一大节日。
表2:厦门市民对2005厦门马拉松的关注程度
问卷项目所占比例
1、市民对本次比赛的知晓度965%
2、实地观看过本次比赛的人所占比例326%
3、通过电视观看了本次比赛的人所占比例682%
4、通过其他媒体了解本次比赛的人所占比例67%
5、参加比赛、实地观看比赛、通过电视观看比赛的人所占比例83%
6、参加比赛、实地观看比赛、通过电视观看比赛,以及通过其他媒体了解比赛的人所占比例92%
数据来源:厦大新闻系品牌与广告研究所
二、“2005厦门马拉松”直播收视率
表3:赛事直播收视率增幅表
频道名称赛前一周收视率(8:30-11:00)直播当天收视率(8:30-11:00)增幅(与平时比)
央视体育频道046%443%863%
厦视新闻频道171%892%422%
数据来源: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
从表3可以看出,赛事直播频道的收视率大幅提升,使原来上午8:30—11:00的非黄金时段,变为炙手可热的超黄金时段。
表4:部分直播频道覆盖人口及在各城市收视率
电视台直播频道覆盖人口(万)收视率(%)
中央电视台CCTV-53279400广州023;济南133;北京057;厦门443;上海028;青岛072;沈阳089;南京053
北京电视台BTV-634988北京018
上海电视台体育频道42381上海032
辽宁电视台生活频道107294沈阳037
福州电视台16188福州067
厦门电视台厦视新闻频道14402厦门892
厦门电视台海峡卫视14402厦门368
数据来源: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
从表4可以看出,厦门马拉松由于实行了全程航拍,赛道优美,再加上全新数字化转播技术,以及精心的策划宣传,使得观看厦门马拉松直播成为全国各地观众的一大乐趣,收视率有不俗的表现。另外,各直播频道覆盖人口累计约为6亿人,意味着中国有将近一半的观众,均有机会收看厦门马拉松的电视直播。
三、2005年各赞助商的平均赞助效益
可口可乐、爱世克私、美津侬等国际著名品牌先后赞助2005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由表五可以看出,各赞助商由于获得大量广告回报,实际投资于马拉松的金额不大。企业赞助厦门马拉松后,平均投入产出比高达1:25。
表5:各赞助商的平均赞助效益(单位:万元)
赞助投入广告回报实际赞助金额赞助总效益投入产出比
157584737277178341:25
数据来源:厦大新闻系品牌与广告研究所
四、“厦门马拉松”赛事当天总体赞助价值
据厦大新闻系品牌与广告研究所的评估,05年厦门马拉松的现场赞助价值,保守估计为1377万元,赛事转播价值,保守估计为158029万元。将以上现场价值与转播价值相加,即可得出厦门马拉松的总体赞助价值为171799万元。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总体赞助价值,仅仅包括赛事当天的现场价值与转播价值,既不包括赛事当天的网络、报纸、电台等媒体报道赞助价值,更不包括赛事前后的各媒体报道赞助价值,以及灯杆旗、路牌、电视等广告的广告价值。
数据来源:厦大新闻系品牌与广告研究所
http://chinanewssinacom/sports/2006/0215/20511052330html
2006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接力赛竞赛规程
一、主办单位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
二、竞赛日期和地点
2006年3月25日(星期六)在中国厦门举行。发令时间:上午8时。
三、竞赛项目
男、女:马拉松接力赛。全程42195公里分为五个赛段,按出发后顺序,五个赛段分别是:10公里、5公里、10公里、5公里、12195公里。
四、比赛路线
第一棒(10公里):从国际会展中心起跑→环岛路→思明软件园路口向前20米处;
第二棒( 5公里):从思明软件园路口前20米处交接起跑→演武大桥→厦门客运码头对面;
第三棒(10公里):从厦门客运码头对面交接起跑→鹭江道→湖滨南路→湖滨中路→湖滨北路→东渡路→湖滨西路→信隆城公交站(西堤路);
第四棒( 5公里):从信隆城公交站交接起跑→鹭江道→演武大桥→厦大白城公交车站;
第五棒(12195公里):厦大白城公交车站处交接起跑→环岛路→国际会展中心(终点)
五、参加办法
(一)年龄要求:
1、10公里和10公里以上赛段年龄限15岁以上(1991年3月25日以前出生)。
2、5公里赛段年龄限13岁以上(1993年3月25日以前出生)。
(二)健康要求:
参赛者应身体健康,经常性参加跑步锻炼或训练。参赛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锻炼能力,选择参赛项目。以下疾病患者不宜参加比赛:
1、 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2、 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患者;
3、 心肌炎和其它心脏并患者;
4、 冠状动脉病患者和严重心律不齐者;
5、 血糖过高或过少的糖尿病患者;
6、 其它不适合运动的疾病患者。
(三)报名办法:
社会组:
1、每个参赛队由五人组成。可以以省市、机关、学校、社会团体或个人自由组合报名参赛。每
2、每个参赛队报名时须填写2006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接力赛报名资料一份(见附件一),同时每
个参赛者必须分别填写个人报名资料(见附件二)。以省市、学校和社会团体等为单位报名,须在马拉松接力报名资料加盖单位的公章,并附上个人报名资料。
企业组:
企业代表队报名,请联系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市场开发部(厦门市广电集团)。联系电话:0592-5301666、5301104
(四)报名时间:
现场报名:2006年1月10日至3月15日。
(五)报名收费标准
1、国内(包括港、澳、台地区)参赛队:每队100元人民币,在中国田协注册运动员免收报名费。
2、国外参赛队:每队60美元。
3、超时报名:
1)3月16日至3月22日,国内(包括港、澳、台地区)参赛队,每队200元人民币,国外参赛队每队120美元。
(六)报名地点:
厦门市体育中心体育馆:电话: 0592-5049936、5114853 联系人:游喜杰
六、竞赛办法
(一)采用国际田联最新竞赛规则和中国田协竞赛规则。
(二)比赛采用一枪发令,各项目同时起跑。
(三)检录时间和地点:接力赛采用分段检录的办法,第一棒检录时间6:30至7:30分;第二
棒检录时间7:00至8:00分;第三棒检录时间7:15至8:15分;第四棒检录时间7:30至8:30分;第五棒检录时间7:30至8:30分。第一棒运动员检录设在会展中心主会场10公里起点第一方阵(绿色拱门后),其余各棒次运动员自行按时间到达各棒起点进行检录。
(四)关门距离和时间:
5公里
10公里
半程马拉松
30公里
35公里
马拉松全程
1小时
1小时30分
3小时
4小时
5小时
6小时
(五)马拉松接力赛采用芯片计时的方法记取接力队成绩。由比赛运动队的最后一棒运动员按要求佩带计时芯片,计时芯片收取押金每队100元人民币,赛后请到运动员衣物寄存处交还计时芯片,退回押金。
(六)各参赛队必须穿着赛会统一发放的服装参加比赛,各棒次之间的传接物品由赛会统一制作,并在该项目检录时统一发放。
(七)在关门时间内跑完马拉松全程的运动队,完成比赛一小时后凭号码布到大会编排记录处领取成绩证书。
(八)将对参赛运动员进行兴奋剂检查。
七、奖励办法
1、名次奖:男、女前八名运动队,分别获得奖金(见下表,单位:人民币);男、女前三名运动队各颁发奖杯一座。
名 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男、女
3000
2000
1000
600
600
500
500
500
2、凡参加比赛者均发给号码布、比赛服和盛衣包。
八、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
地址:中国福建省厦门市体育路2号 邮编:361012
组委会办公室电话:0592-5121241、5114853 传真:0592-5121241
组委会竞赛部电话:0592-5121231、5148126 传真:0592-5121231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网址:http://wwwxmimorg
九、未尽事项,另行通知。本规程解释权属于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
2006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
http://xscxmuteducn/ReadNewsaspNewsID=414
潍坊通达国际海运学校(潍坊通达国际海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成立于2005年经教育局批准并经国家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审核、验收成立,是国内第一所培养高级海运专门人才的民办学校。学校管理人员均为多年从事航海教育的资深教授、船长、轮机长和具有多年海运管理资历的专家。学校现拥有两个校区和一个实训基地,占地面积达到96500多平方米,拥有教学实验设备价值2000万元,图书30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22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以上32人,专业教师140余人,在校生3100多人,为广泛适应学生的选择学校设置有船舶驾驶、轮机管理、船舶水手、船舶修造、船舶电气技术、客船服务与管理等专业。
学校现有语音室、海图室和微机室等专用教室12个,配备了成套的语音系统、网络系统、完善的音像设备和大型投影仪等,拥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置。学校现拥有航海模拟器室、轮机模拟器室、GMDSS实训室等25个专业实验实训室,航海学科实验室配备了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GMDSS训练系统、雷达观测与标绘训练系统等设备,轮机学科实验室配备了大型船用柴油机、分油机、油水分离器和各式各样的泵、阀,辅助油柜等一应俱全。另设有电工工艺、急救、消防等实训室和基本安全、轮机等训练室供学员实操学习使用。培训部拥有轮机操作、轮机拆装、车、钳、焊等实习车间。水手培训设施包括两个水手工艺训练室和供学员水上训练使用的多艘机动艇、非机动艇。教学附属设施相互配套,图书资料一应俱全,其宽带网络早已遍及整个校园,逐步实现校园网络化。
2007年,学校被大众日报评为 “对社会就业具有突出贡献的十大知名学校”:2007年、2010年学校先后两次荣获 “航运在线”评选的“年度中国十佳海运学校”;2008年,学校荣获“全市港航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9年4月,潍坊市人事局、教育局联合授予学校“潍坊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9年,学校获得“2008年度全市港航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9年6月,作为全国首家航海民办院校,开展了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综合评价自查后评估试点。2010年3月被潍坊市港航局评为“2009年度全市港行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在办学上坚持开放合作办学,实行招生、教育、就业一条龙服务,学校先后同美国、日本、挪威等国家的船舶公司以及国内的船舶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并于2007年与世界知名航运企业--日本神户海运株式会社开展联合办学。5年来,学校已培养出各类海运人才4000多人,就业率达到100%,年收入均在20万元以上。
为响应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提出的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号召,学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在各级政府部门对民办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在滨海经济开发区建设一座占地面积402公顷,总建筑面积140808平方米,集办公,教学,实训,食宿于一体的,综合性、功能性、配套性更加先进完善的新校区。新校区建成后,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将在目前基础上,再上一个崭新台阶,从而将学校建设成为以培养蓝色经济人才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经济开发区民主街6999号
学校网址:wwwwfhycn
邮箱: tdsschool@126com
联系电话:0536-2927711 传真:0536-2927733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经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职(专科)院校。座落于中国古代远洋航海的发源地、闻名遐迩的世界风筝都、渤海湾上的明珠——潍坊市。现占地1125亩,建筑面积16344792平方米,资产3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4416万元,纸质图书12万册;专任教师189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7人,双师型教师占68%;目前已向社会输送优秀海事类毕业生10451人,各类在校生5200余人。
★服务国家战略,明确办学地位
学院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获批的第一个与海洋、临海、涉海产业密切相关的高校。学院以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服务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己任,立足潍坊,面向山东,辐射全国和海外,培养生产建设一线急需的海事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院坚持办学围绕市场转,专业围绕产业转,教学围绕创业转,倾力打造社会放心、企业可心、学生欢心、家长舒心的高等海事教育服务平台和国际高级港航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发展势头迅猛,品牌效应突出
学院始建于2005年,近几年推动潍坊海事教育迅速发展。2010年4月,山东省商务厅批准成立“山东华洋外派船员培训基地”,成为国际航运市场的新星;2010年12月,交通部海事局进行“10号令”现场核验,初步核验的高级船员培训规模全国第一;学院多次举办国际海员联谊会、航海教育文化节、航运论坛等活动,在国内外叫响了学院海事人才培养的品牌。
★坚持专家治校,推行教授治学
学院坚持“专家治校,教授治学”的办学思想。本着精简高效、扁平管理的原则,实行院系二级管理,设航海技术系、机电与信息工程系、港航管理系、基础部(外语系)、图书信息中心、实训中心等教学教辅部门。教学系部各专业实行专业带头人制度,构建具有高校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具有船上职务的高级船员+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组成的三结合的教学团队。
★行业优势突出,办学理念先进
学院凭借海事行业的优势,依托校企合作,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使生产资源与教学资源共享、工程师与教师互通、执业标准与教学评价一致、职业素养与学校德育融合,提炼出“企校一体、产学一体、职教一体”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海洋、临海、涉海产业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办学特色鲜明,创新成果显著
◎“双师”队伍建设独具特色。学院根据教学需要动态招聘船长、轮机长、大副等具有船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专业教师在规定年限内轮流上船进行不少于半年的实践,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从根本上保障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实训基地建设硬件过硬。学院严格按照“职业环境、执业标准、教学内容”三匹配的原则,实物训练与仿真模拟并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投入4416万元,建设了113个航海、轮机、GMDSS等大型专用实训室,配备了航海模拟器、可拆装可运行柴油机、各类船舶辅助机械、各类船用雷达等教学设备和水上训练设施,其中3万元以上的设备达到163台(件),大力推行实践型情境教学,得到了各级教育和海事专家的高度评价。
◎“教考分离”评价特色突出。学院以国家海事局组织的三副、三管轮船员适任证书考试为切入点,日常教学由学院组织,考试评价由行业负责,全面实施教考分离,海事、教育部门监管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形成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按行业标准评价的新机制。
★加强专业建设,确保教学质量
以培养具有过硬专业知识和技能及良好人文素质的技能型高等海事人才为目标,联合港航船舶企业与行业共建特色专业,大力推行基于国际航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实施“知识技能化、素养岗位化、文化生活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倾力打造受国际海事人才市场认可的品牌特色专业。目前,主要开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船舶检验、港口与航运管理5个优势专业。
★强化职业素养,创新德育模式
学院依据国际船员岗位素养的要求和现代职场的特点,以“规则框架下的个性发展”为德育理念,以“挺直职业脊梁,成就尊严人生”为人才培养诉求,全面实施生活执业导师制和半军事化管理,打造“特别能服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负责、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奉献”的毕业生职业素养品牌和当代国际海事专业人才的新风貌,倾情培养国士(强烈的爱国思想、浓郁的民族情结、朴素的乡土情怀)、绅士(心地善良,举止优雅,通晓国际礼仪)、勇士(敢于奋斗、敢于拼搏、搏击大海)、学士(知识全面、自学品质高)、忍士(甘于寂寞、善于忍耐、忍者无敌)、匠士(技艺精湛、安身立命)“六士”人才。
★狠抓就业质量,塑造国际品牌
学院与日本神户海运株式会社、挪威思考根集团、丹麦马士基航运集团等国内外中大型航运公司和港口建立了广泛深入的联系,并已成为学院的校外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目前已输送甲类三副、三管轮4305名,平均月工资15000元。
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时代,90%的国际贸易依赖海运,在我们成为第一贸易大国的时候,中国的国际化船员仅占世界的5%;在山东港口吞吐量居全国第二位的时候,居然全省海洋运输能力仅占全国的6%;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轫的时代,海洋、临海、涉海产业作为核心领域急需大批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责任并重,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将瞄准国际海事人才市场,发挥独特的机制优势,开拓创新,锐意改革,与半岛蓝色经济一起腾飞,与海洋强省一起腾飞,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等海事职业院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技术服务模式和在职员工培训模式,把学院建设成海事高级职业人才培养中心、海事文化传播中心、海事科技培训中心和高级国际船员外派中心。
电话:0536-2276870 丨 邮编:261100
主校区:潍坊市滨海经济区河滨街2、9号 丨 西校区:潍坊市经济开发区民主街6999号 丨 东校区:潍坊市寒亭区亚星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