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以来,突发事件频发、疫情的一再爆发,使得供应链变得尤为重要,供应链价值由社会、行业与消费者的范围更加宽广、更深的理解。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供应链的脆弱性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在如此不确定的情况中,供应链建设在中国也不可避免地迎来了新阶段。
能清晰地感受到在今年618大促销中,京东被提及最频繁的并非商品品类和促销玩法,而更多的是对供应链价值的挖掘。
“这个京东618,供应链价值的真实存在和社会认知第一次对⻬了。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思考和推动下,供应链产业会取得更好的发展。”京东零售CEO辛利军这样认为。
1.“供应链的价值元年”已经全面启动
疫情反复下,对国内供应链及物流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对产业带生产制造有着直接的影响,并在消费端进行日常保供,有了充足的基础设施布局,数智化的社会供应链在这一环境下,其价值得到了充分彰显。
所以辛利军是在京东618开放的当天说的:“从产业层面和社会层面来看,今年的京东618意义更加重大,因为我们正迎来‘供应链价值元年’。”
京东零售CEO辛利军
供应链价值首先表现为供应链从业者和消费者开始感知到更高,开始由自然存在过渡到由社会大众的自觉认识。当人们逐渐意识到企业之间相互竞争时,就会发现供应链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还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和社会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这一认识是在供需极不相称的情况下形成的,供应链的从业人员、消费者在这一过程中全部缴纳“学费”。
这类突发事件考验着供应链的柔性,伴随着“供应链的价值元年”引发的产业升级。从去年开始,在全球经济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我国纺织服装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下滑趋势。在这一过程当中,大家缴纳的学费并不只是业内用于“补课”的费用,更要有清醒的认识,这一提升对于我国供应链产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
辛利军认为:“2022年是企业供应链能力受到极端考验的一年。优秀的供应链,不仅能成为关键节点下消费者的重要保供措施,更会成为产业发展的增⻓能量线。”
所以,这一年对于供应链产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成丬机会,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更好的扶持产业,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京东早有心理准备,迎来了供应链价值元年的全面启动。
2.“织网计划”的重新加密有助于618体验的提升
目前这一挑战与机遇共存的时间点,灵活反应数字供应链,这将是更多商家所需要,基础设施与数字化升级缺一不可,这是京东物流在即将到来的时间里,继续投资的两方面内容。这两年,很多人都在讨论“新基建”,但到底什么是“新基建”?他们分别代表的是供应链的硬实力与软实力。
距京东物流宣布“织网计划”仅不到1个月,它的网络又增添了一个新的节点。
据悉,京东618,京东物流位于义乌、温州这两个国家物流枢纽,连续建成的两个“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已投入运营。再加上之前已投杭州“亚洲一号”,浙江是京东物流同全省3个城市中第一个投用亚1的省。
此后,京东物流“织网计划”以45座“亚洲一号”大型智慧物流园区,并以全国经营的约1400个仓库为核心,构建高协同,多层次物流基础设施与仓配网络。
在全国范围内星火燎原般的供应链网络是京东全渠道零售发展的主要依托。
据统计,618,京东即使零售体验升级,15万余条线上同频共振,线下共振,超1700个县区消费者能够体验到分钟达的即时零售服务。
在这一过程中京东帮助零售小店在销售半径,销售时间和销售品类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也帮助线下零售店实现线上线下双融合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服务。618期间,京东小时购、京东到家销售额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75%,大大增强线下零售店生存能力,及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进展。
除零售端和消费端,京东供应链价值还不断渗透到上游生产制造端。据悉,京东目前已和2000多个品牌一起完成了C2M的反向定制并推出了新产品,今后3年应增至10000个品牌。
把它作为一种信号来看待的文字,如果说,2003年非典开启了互联网零售大行其道的话,那么,20年之后,新冠疫情是供应链价值撬动行业互联网发展的起点。
3
在这次“618”活动中,京东推出了一条负责任的供应链,就是想穿过“两横四纵”,以及以京东云为代表的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使京东数智化社会供应链能够实现商业,行业、在社会层面上发挥了较大价值,既令用户放心、使合作伙伴充满信心,还可以使社会大众更加安心。
其中“两横”是京东硬供应链与软供应链的容量,包括京东物流在全国范围内的仓配网络以及物流基础设施等,以及京东智能供应链与智能物流的全面协同与整合等能力。“三横一纵”分别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垂直行业领域、面向消费者需求的横向产业链及与企业业务相关的纵向价值链。“四纵”就是一个负责任的供应链应用场景,具体总结出重大节点,绿色减碳,拉动消费,产业推动等。
如此“两纵四横”组成下京东负责任的供应链的价值体现在生态化发展上。
1)体验是基础
以43座“亚洲一号”大型智能物流园区和全国范围内运营的约1400个仓库为核心,构建的高协同,多层级物流基础设施与仓配网络,既在产业端和消费端树立起信任,而帮助大约90%京东实现了自营线上订单当日及次日达,并在全国93%区县,84%乡镇做到了当日达,次日达。
2)在技术驱动下
织网计划;“亚洲一号”等智能化新基建,帮助很多企业达到优化库存管理的目的、降低运营成本,有效配置内部资源。
3)全渠道增更多
京东小时购,京东到家,深度链接15万全品类线下实体店面,面向全国1700余个县区的消费者,提供全品类小时即时零售服务。
4)帮助中小企业,商家实现高质量发展
京东超市全渠道业务超过2.7万个合作品牌、超三的选手们在店里一起工作,成交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五倍的是沃尔玛和华润、永辉及其他商户全渠道业务交易额同比增长6.6倍。这表明,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电商平台与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是商品价格上的较量,而是更多地表现为供应链管理上的竞争。而在这一过程中,供应链能力可以帮助中小商家投入产出比提高20%。
5)绿色减碳等
截至6月5日,该平台累计销售绿色消费商品1157万余件,新能源汽回产品类订单比上年增长200%。
6)乡村振兴中
供应链基础设施下沉,向国内1000余家农特产地、产业带提供供应链服务,由此形成优质农产品向上发展的局面、县域农村正循环消费升级。
总体上看,在过去的数年里,不管是对于生活和生产来说,供应链的价值已初露端倪,而且这一价值正贯通着产业链的上下游。疫情过后,供应链会怎样发展?而且这可能会成为下一个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