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文学的主要作品

求问北语考研法语语言文学的参考书目

多样化

最早的法语文学可以追溯到11世纪。作者不明的《罗兰之歌》便是法国最早的史诗。形式相似的史诗还包括英格兰的《贝奥武夫》、日耳曼人的《尼伯龙根之歌》等。这些史诗多半歌颂伟大的君主。比如《罗兰之歌》便是歌颂著名的法兰西国王查理曼大帝(742年-814年)的。此外,中世纪法国还盛行骑士传奇,这些传奇无不歌颂骑士精神,弘扬典雅的爱情。这一时期的法国最重要的作家是十二世纪的克里蒂安·德·特鲁瓦,他是法国中世纪最著名的叙事诗人。此外,在南部普罗旺斯地区大行其道的行吟诗也多半以骑士与贵妇之间的典雅爱情为主题,这些行吟诗多半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风格却矫饰造作,文学价值不高。直到中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法国才出现了第一位真正的伟大抒情诗人,弗朗索瓦·维永(1431年-1465年)。

中世纪的法语散文文体在历史和编年史中最为常见,然而这类作品中最具魅力的却是从十二世纪起出现的“奥卡西恩和妮克蕾蒂”系列故事。

和欧洲其他地区一样,法国戏剧也起源于中世纪的宗教剧,但很久以后这两种文艺样式成了势如水火的敌人。最早的戏剧只是对宗教仪式的简单剧情化,最常见的是关于圣诞节和复活节的传说。然而当这些戏剧的表演地点从教堂内转移到公众场合,并由法语代替了原始的拉丁语,法国戏剧的发展便开始沿着一条和罗马基督教风格完全迥异的道路前行了。那些语言幽默、形式粗糙,具备现实主义风格的滑稽剧大行其道。在这种滑稽剧,以及同时盛行的讽刺寓言以及短篇叙事诗等讽刺文学中,第一次出现了前面所提到的“高卢精神”的影子。

文艺复兴

法国文艺复兴起始于弗朗索瓦一世(1515年-1547年)统治时期。封建主义的崩溃、印刷技术的传入以及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遗产的重新发掘是催生法国文艺复兴的最重要的因素。尽管其时如火如荼的欧洲宗教改革也在这个世纪影响了法国,但直到16世纪末,法国人仍是虔诚的天主教信徒。在文学领域,文艺复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古典主义的创作倾向。一个名为“七星诗社”的作家团体在1550年出版了一部宣言,界定了学院派文学的创作规条,抒情诗人比埃尔·德·龙沙(1524年-1585年)是七星诗社的领袖。诗体悲剧正式出现,这种题材重视情节、时间和地点的结合,在法国兴旺了三百年。

然而十六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却是使用散文文体写作。弗朗索瓦·拉伯雷(1490年-1553年)及其最著名的作品《巨人传》便用当时看来形式仍很暧昧的类小说的风格写就。《巨人传》风格奇异,极尽夸张,语言也非常粗糙,有时甚至粗俗,但却在插科打诨之中对社会进行无情讽刺。16世纪法国另一位作家米歇尔·德·蒙田(1533年-1592年)则和拉伯雷风格截然不同。他文风成熟沉静,是近代第一位伟大的散文家。他的作品旨在反应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并不追求语言的华丽。

对欧洲的统治

进入十七世纪

法国彻底成为君主集权制国家。1635年成立的著名的法兰西学院导致了法国文化的中央集权。文艺理论家尼古拉·布瓦洛-德斯普洛(1636年-1711年)出版《诗的艺术》,确立了古典主义文学的创作规则,成为当时绝对的权威,不容任何挑战。

法国古典主义认为文学创作应该以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经典著作为典范,诗歌则应该遵循自然和理性的原则。一切韵文体的创作都要遵循严格的规则,悲剧创作尤其如此。然而就是在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下,法语文学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这便是古典主义时期,也称为“路易十四时期”,因为它基本和“太阳王”路易十四(1643年-1715年)漫长的统治时期相契合。这一时期,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法国是欧洲勿庸置疑的霸主。在古典主义时代,政治、宗教和文学的发展都要遵循权威的教条。然而古典主义的相关理念,诸如秩序、均衡、典雅等,至今仍体现着法国人对文学品味的追求。比埃尔·高乃依(1606年-1684年)和让·拉辛(1639年-1699年)依照古典主义原则创作了许多诗体悲剧。高乃依的作品多半描述和个人荣誉相关主题,而拉辛则经常描写悲壮的爱情。神学家和演说家雅克-博尼涅·鲍修哀试图将古典主义原则具体化,而其成就却不如另外一位宗教作家。布莱斯·帕斯卡尔(1623年-1662年)不仅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也是当时法国最伟大的散文作家。在风格严肃的古典主义时代里风格最特异的则是莫里哀(1622年-1673年)和拉·封丹(1621年-1695年)。前者创作诙谐明快的现代喜剧,而后者创作的语言故事则成为如今法国儿童的必读书。弗朗索瓦·德·拉罗什富科则是撰写散文格言的大师。“散文格言”这种文体在法语文学中硕果丰富。

古典主义文学本质上是贵族阶层的文学,体现皇室的审美趣味,成就也局限在为数不多的几个领域中。随着市民所受教育水准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关注度的不断拓展,古典主义的僵死教条逐渐成为文学发展的桎梏。然而,能否理解古典主义精神和鉴赏其名著至今仍被法国人认为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文化的标志。

理性的年代

十八世纪法国文学的风格和十七世纪迥然不同,其变革尤以1715年路易十四之死和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之间这一时期最为迅猛。这是一个宣扬理性的年代,也是一个多种观念滋生的年代,其中有些观念甚至对现存制度和国家具有毁灭性,其基本倾向是批判的、怀疑的和革新的。自由、宽容、博爱、平等和革命等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支持。

这林林总总的观念中,有些来自英国的知识阶层。这个世纪最具特色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对理念的宣传,以及对传统、教条和权威的挑战。此时的法国出现了大批被人称为“哲学党”的作家,主要包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和狄德罗。孟德斯鸠(1689年-1755年)讽刺社会风俗的方方面面,颂扬英国的宪法。伏尔泰(1694年-1778年)攻击固执的迷信,同情支持宗教迫害和政治压迫的受害者。在他身上,理性主义的原则得到最深刻的体现。但伏尔泰的大多数作品都过于依附于所处时代,不具备永恒的文学魅力,只有他的书信和一些故事创作至今仍被阅读。德尼·狄德罗(1713年-1784年)是著名的“百科全书”的主编。“百科全书”在为人们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还旨在攻击无知偏狭、破除愚昧迷信。从纯文学的角度看,这一时期的创作仍然属于古典主义的范畴。举例来说,伏尔泰的诗体悲剧,便在很大程度上以高乃依和拉辛的创作为榜样。狄德罗是一个更大程度上的革新者,他的戏剧创作,以及对戏剧理论的建树,包括提出“正剧”的概念等,都适应了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的需求。

18世纪上半期的比埃尔·德·马里沃(1688年-1763年)和18世纪下半期的比埃尔·博马舍(1732年-1799年)继承了古典主义喜剧创作的传统。此外仍有一些作家从事着和理念宣传无关的纯文学创作,出现了一些小说,包括阿兰·勒内·勒萨日(1668年-1747年)的《吉尔·布拉斯》和拉比·普莱伏(1697年-1743年)的《曼侬·雷斯考》。

18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作家是生于瑞士的让·雅克·卢梭(1712年-1778年)。他的作品宣扬人类天然的美德和本能的合理性,攻击社会文明的腐朽。他渴望生存在一个崇尚知识的世界,他本人是个教育的革新者、革命思想的启蒙者。在文学上,他则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先驱。在整个十八世纪,卢梭的影响力超过其他任何一位文学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

随着埃德蒙·罗斯坦(1868年-1918年)的诗体戏剧取得巨大成功,尤其是1897年《大鼻子情圣》所产生的轰动效应,人们甚至误以为另外一场浪漫主义运动到来了。然而事实让人们大失所望。世纪之交的法语文学出现了折衷主义的倾向。各种思潮并行,却没有任何一种流派能够独领风骚。阿纳多勒·法郎士(1844年-1924年)在很长时间内占据文坛首席的位置,他将文学看作思考人类自身问题的工具。这一时期最杰出的思想家是勒南(1823年-1892年),他对法国知识阶层的影响非常之大。勒南和法郎士都深信绝对真理是人们永远无法真正触摸到的,而人们只能多方面的思考问题,以求尽力接近绝对真理。于是,怀疑主义思潮在年轻人中盛行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法国出现了一场抵制“浅涉文艺”现象的运动。所谓“浅涉文艺”即指对各门知识浅显涉猎,却不求甚解的行为。此时的文学已经和宗教、伦理以及政治等种种学科的思想分不开了。

此外,一战前后的法国境内,瓦龙语、加泰罗尼亚语等方言的文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一战后

1920年代,法国出现超现实主义运动,保罗·艾吕雅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很多可贵的尝试。 1940年代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保罗·萨特和阿尔贝·加缪也许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法语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则是女权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一。

1950年代,法国成为“新小说”运动的策源地。当代法语文学产生了一大批成就斐然的大师,却鲜有哪个人能够独领风骚。法语文学在小说、戏剧、诗歌以及文学评论等各个领域都有所发展。姑且不论现代法语文学的成就及其发展趋向,至少到目前为止,法语文学的发展仍然是充满活力、永不疲倦的。

考研初试科目: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一

③ 631法语基础

④ 831法语专业综合

2021年拟招生人数:11人

参考书目:

(1)法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1、童佩智等编:《法国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

2、王助:《法语词法与句法教程》,北京:外语教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年。

(2)法语国家文学

l、车琳:《法国文学简明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年。

2、Françoise Ploquin等,钱培鑫、陈伟译:《法国文学大手笔》,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3)法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1、邵炜:《汉法口译教程——教你从容地表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

2、许钧:《翻译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3、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北京: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

(4)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

1、吴国庆:《战后法国政治史(1945-2002)(第2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2、柳利、丁雪英等:《法语国家与地区概况》,北京: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2006年。

3、Guy Carcassonne La Constitution 11ème édition Paris : Points, 2013

4、Georges Duby, Histoire de la France : des origines à nos jours Paris : Larousse, 2006

《新祥旭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

近三年复试分数线:

2021年 总分:360 单科(满分=100):53 单科(满分>100):85

2020年 总分:355 单科(满分=100):52 单科(满分>100):78

2019年 总分:355 单科(满分=100):51 单科(满分>100):77

三、考研复习经验

思想政治理论

一战的时候,完全忽视了对于政治的学习,最后政治只考了60来分。二战的时候重视了政治的学习,主要是徐涛的强化课打基础,冲刺时以腿姐的技巧班和冲刺班为主,最后押题背的肖大大的,二战政治75分+。在这里强烈推荐腿姐的技巧版和冲刺班。

时间线

7—8月,暑假开始听徐涛政治强化班,我是每天晚上听徐涛的两节课,就当休息,然后每学完一章就可以做1000题了,大概暑假结束可以听完。听徐涛强化课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印象,这个阶段不用去背诵,看看选择题就行。

9—10月,9月开始腿姐会更新技巧班了,强烈推荐推介的技巧班,教会了我做选择题的技巧和做论述答题的答题规范。推荐大家9月或者10月去听听腿姐的技巧班,当然这个阶段也要加强1000题的复习,可以进行二刷。对于背诵手册,我推荐腿姐的,尤其是对细小知识点的整理非常到位。

11—12月,对于这一阶段,主要是背肖大大的肖四,有精力可以去背诵腿姐的冲刺课,整理的也非常好,同时要加强对于选择题细小知识点的背诵。

英语

英语发挥失常考得一般,对于英语的复习,我感觉自己给不了太好的建议,英语非常注重基础,由于考过BEC和雅思,所以对于英语的学习花的时间相对较少。个人认为英语的学习一定要注重注重对于阅读理解的把握,非常推荐唐迟的阅读技巧班,可以得到很多的启发。对于作文如果你的目标是70分,那么作文可以在最后阶段背诵,如果你的目标是80分,那么最好在一开始就注重对于作文素材的积累。

考研专业课复习

基础法语我就是利用身边的一切可以用到的资源进行复习。比如法语语法练习500题,历年真题,专八真题,三笔笔译综合、实务等等。这里重点推荐两本书:法语写作:如何缩写-概述-综述,法国文化阅读名篇(和华师题型相似度非常高)。总之,词汇积累,语法,写作,阅读,都要进行适当地练习。

专业课的复习建议详读《法国语言与文化》《法国文学简明教程》《la constitution française》这三本书,《法语词法与句法教程》和《法语现代语法》是当作语法工具书看的,同时整理里面的词法、句法的术语表达,因为往年真题出现过。《战后法国政治史》这本可以略读,书后面有个大事年表,我只背了重大事件,比如第五共和国成立、五月风暴、中法建交、欧盟建立过程中签订的条约和成立的联营等,这本主要是交代一些背景知识,很少有考点。另外,推荐用冯百才的《法语语法练习精选》练语法,用《法语笔译综合能力Ⅲ级》练翻译和阅读,用《高等学校法语专业高年级法语教学大纲》背单词,这几本书都可以好好利用一下。

相似英语缩写词推荐

©2008-2028 邮编之家本站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观点! 热门TAG|意见反馈